首页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全部新闻 > 媒体关注

一位代表与大气污染防治立法

2014-03-03          浏览量:5304

 

 ●履职感言:走基层,建议才能有深度。言之有物、言之成理,建议才能被采纳

  王利平逢人便说,“我们既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,也是空气污染的施害者。改变空气质量状况就得从自身做起。”

  说做就做,要做就要做好,这是他的性格。

  一年来,他不仅拜访了环保专业人士,还先后来到多个大气自动监测站,察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的运行情况,了解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发布过程。

 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数据,他甚至买了专业的检测设备,一到周末,就去一些大型化工企业周围测空气指数。有时路过正在建设的工地,也会停下车看一看,测一测。

  近一年时间的调研,王利平手头积累了很多一手的数据记录,没事他就对着这些数据琢磨研究,同时也与国外的经验进行对比。

  同时,他还从身边小事做起,要求公司无论什么喜事,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,以减少烟尘排放;公司司机在出行过程中如需等待一分钟以上,就必须关闭发动机,以减少尾气排放等等。

  在此基础上,他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的转型升级上。

  “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很多,有汽车尾气排放、粉尘飘浮等,但元凶仍是工业污染。”近一年时间的调研思考,让王利平这个门外汉也成了半个专家。“有专家说只要风一刮,雾霾就被吹散了。但我认为,这样的‘吹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关键还在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,告别高污染、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。”

  为此,王利平向环保部门建议,加快高能耗企业转型,以减少空气污染。他认为,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,减少污染环节和污染排放量。

 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,作为议案的发起人,王利平与3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,重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。为了引起大家的共鸣,会场内,他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分组讨论时踊跃发言;会场外,他积极向媒体呼吁,希望更多人关注减少空气污染的迫切性。

  又到一年两会时,除了继续关注这个议案外,王利平今年还准备提出建立PM2.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。

  调研思考成果被采纳,让王利平深有体会:“走得深,建议才能有深度。言之有物、言之成理,建议才能被采纳。”转自《人民日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