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新闻 > 行业新闻
2016-01-14 浏览量:3309
一、你无法想象笔尖要承受的重量
我们来回想一下有没有遇到过以下的情况:笔一摔,笔尖滚珠就脱落了;使用时间一长,笔中的墨水就自己流出来了...这些情况其实和笔尖有很大的关系。
圆珠笔头看似简单,但科技含量非常高。每个笔尖要承受巨大的压强,相当于一个人踮起脚尖背另一个人;笔尖滚珠滚动的速度可能比你开高速还快;同时要承受各种书写角度带来的摩擦损耗。在笔尖开口处厚度不到0.1毫米,既要和滚珠完全贴合,又要书写流畅,还不能漏墨。
因此,硬度、开口大小、墨水槽位置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。笔尖的每个参数都需要精确计算,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.3丝,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。
二、一组令我们脸红的数据
中国一年要生产380亿支圆珠笔,每个中国人能分到17支。其中笔尖珠芯近90%来自进口,墨水80%进口或用进口设备制造。这些高端墨水和高端笔头,以及笔头和墨水的关键制造设备都是从瑞士、德国、日本进口的,平均下来,中国制笔企业做一支笔只能赚不到1分钱。
那是谁拿走我们的血汗钱呢?根据资料显示,一个小小笔头恰恰集中了一支圆珠笔利润的大头。中国为世界提供了80%的圆珠笔,但90%的笔尖珠芯近依赖进口,每年需花费2亿外汇向日本进口,向瑞士、德国拿进口设备,而我们只赚一个微薄的加工费。
三、我们能造出原子弹。却搞不定圆珠笔和马桶盖“去年,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,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。”李克强说,“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,包括圆珠笔头上的‘圆珠’,目前仍然需要进口。这都需要调整结构。”
在李克强总理于去年6月提出该问题后,央视曾邀请中国制造业领域最具创新力和最成功的3位企业家,参加以此为主题的一期对话节目。
对话:圆珠笔高端制造
我们都知道,圆珠笔、马桶盖等,都是司空见惯的大众消费品。在“代工血液”和“价格战”双重作用下,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兴趣和力气对大众消费品进行研发,而是采取低价走量的策略来安全地赚取利润。因此中国的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没有一家掌握高端笔头和高端墨水制作的核心技术。
而这样的产业环境,也造成我们并不需要太多技术蓝领,严重阻碍了技术人才地成长。据资料显示,目前中国技能劳动者数量仅占就业人员的19%,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到5%;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高达400余万人,由此所致的“技术人才稀缺”,反过来又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。
四、能否以匠人精神打磨出中国笔尖
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,让我们喜欢在广告上说我们笔尖是进口的,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国还没有彻底掌握中高档笔头核心制造技术,我们笔尖大多真的是进口。这也意味着,我们手中的圆珠笔要不就是低档产品,要不就是代工产品。
在倡导供给侧改革的今天,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“轻研发重模仿,轻工艺重产量”的模式。毫无疑问,我们若固守这种落后的模式,注定无法在文具领域有所突破。我们应该以独具匠心的精神,基于产业现状去重塑中国制造“人力基因”,提高“蓝领工人”地位,激发中国工艺积淀,从而提升自身产品价值。
延伸阅读:
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“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”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主要针对中性墨水制造、笔头制造用不锈钢线材以及笔头24工位加工机等关键材料及加工装备依赖进口、制造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。目前为止,通过该项目组织实施已建成2000吨/年中性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、1000吨/年水性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、1000吨/年中油墨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、1000吨/年不锈钢笔头线材产业化示范生产线、8000万只/年中性针管型弹簧笔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、4000万只/年水性针管型笔头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等六条产业化示范生产线,并建成了国产笔头制造24工位机生产示范点。通过项目的实施,推动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、产品的出炉,检测能力、研发能力得到加强,行业凝聚力大大提高,制笔行业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。
信息来源:互联网